鉴宝(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千载寂寥话半两

          千载寂寥话半两
          半两钱,由币面上铸有“半两”二字而得名,是在周代圜钱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半两钱从战国时的秦国一直沿用到西汉文景两帝时期,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却具有特殊的地位。继半两钱而起的著名的西汉五铢钱,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对后世的货币铸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然而,五铢钱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货币,它设计思想和形制的直接渊源应该是秦半两钱。秦半两才是中国古代货币的真正转折点,后来所谓的天圆地方的观念,事实上也是以秦半两为肇始。半两钱以其形制古雅轻快,钱文端正朴拙而历来受到泉界追捧,尤其是那些版式较少,品相上乘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先秦半两,有着很大的收藏价值。

            秦半两的由来和寓意


            秦半两的铸行分前后两种:一种是铸于战国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秦国开始铸造的半两钱。《秦始皇本纪》载:“惠文王,生十九年而主。立二年行钱”。这类战国时代的半两钱,制作工艺粗糙,穿孔似方非方,内外无廓,钱体大而厚重,钱文书体为大篆,存世较少,为收藏界所珍重。秦行铢两制,半两为12铢,每铢约为今0.6克。钱币以衡制命名始于秦。两为加倍意,车有双轮为两(辆),重量以两为钱名,源于车轮。半两推行后,由于寓意深邃,体轻便携,既省工省料,又美观大方,所以首先影响近临魏国,遂出现邑地垣、共等圆孔圆钱,东周王皇室也铸圜钱东周和西周。之后,燕、齐继之,先后出现燕召刀(或称明化),齐贝益化、贝益四化、贝益六化等方孔圆钱。甚至出现具有商业行为拉锯战中的自由货币,如三孔布,其背文则以重量“一两”或“十二朱”面世,足见秦半两影响力之大。另一种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强力在全国推行的秦半两钱,造型比战国时期的“半两”规范且美观。《史记》载:“秦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24铢为一两)”。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及至秦,分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至于圆钱之孔由圆变方的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王献唐《中国古代货币通考》说,圆币上“中为圆好(孔),字在好(孔)肉(指好至外廓之间的部分)中间,周回其文,须旋而读之,殊多不便……采方孔形制,使半两二字,左右分列,一望即知”。苏晔、李菊《古币纵横》说,“秦始皇为了求得长生不老,就特别崇拜方士,因而秦半两也就用了方孔铸造”,或其说:“古钱的外圆似城市,代表国家和政权。内方孔似水井,代表商业或贸易。”“外圆内方是借‘周流四方’”之意。因此,“钱也称泉”。半两钱上的数字体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秦“半两”重十二铢(秦代二十四铢为一两),直径十二分(3.2厘米),穿孔的边长各为六分(1.2厘米),这些数字都是六或六的倍数,而“六”正是阴阳五行中水的记数。半两钱的造型也极具政治色彩,《吕氏春秋·圜道篇》:“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何以说天道之圆也,精气一下一上,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圆,臣主方,方圆不易,其国乃昌。”秦代的统治者认为外圆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把钱做成外圆内方的形状,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


            承前启后的秦半两


            秦半两承前启后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初步确立了后来钱币内圆外方的形制,既方便实用,又十分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中“以天为圆,以地为方”的宇宙观。从考古发现来看,汉代墓中有些穹窿顶墓四壁呈方形的法地,穹窿顶呈圆形的法天,上面画有星辰日月及天宫神话等图像,正是用圆形模拟天,方形模拟地的实例,为司马贞《索隐》云:“天地有覆载之德,所谓天为盖,谓地为舆”。由此可见,“天地方圆”观念已渗透到社会的许多重要领域。从其实用和审美上看,方孔圆钱可减少周转磨损,便于加工时打磨毛刺,说明当时的人们在材料利用和工时效率方面都有过深刻的研究和探讨。秦半两给人以布局合理、虚实相应、平衡周正的美感,而且节省材料,又不易损坏。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除了废止六国货币外,还规定除了黄金和铜外,其他不能作为货币流通,如珠、玉、贝、银等,以半两同天下币,结束了贝、布、刀币长期混用的割裂局面,半两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标志着中华货币史第一次重大转折期的到来。三、改变了之前货币上铸造地名钱文的习惯,而代之以记重文字,而且为唐以前多数钱文书法定体,即见方的小篆体。四、为秦至隋800年间多数钱文,以衡制数词和量词组合方式定名,奠定了基础。


            半两钱的特点与鉴别


            半两系仿玉璧纺轮的圜钱形制而来,方孔圆形,逐渐成为中国制钱的规定模式。不过就实物来看,秦半两并非“重如其文”,钱径一般3.2厘米至3.4厘米,重约8克。根据史书记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项梁,就曾自铸秦半两大钱。秦始皇时半两钱直径为2.5-2.8厘米,重3-6克。但留传下来的实物直径也有大于4厘米的,最大的为6.8厘米,后者有人认为是假钱,有人认为是样钱。外形较圆,内孔方正。面与背均平整光滑,无内外廓。钱文“半两”二字为李斯书写的小篆体,凸起的笔划粗壮古朴,半两的“两”字从两个“人”字,不从“入”字,为秦始皇时期半两钱特征。


            半两钱的使用历经战国、秦、西汉初期,秦代半两可分战国半两和秦灭六国后半两。刘邦和项羽都曾率军进入过秦都咸阳。项羽还烧毁了秦代的宫殿,在与刘邦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后,被刘邦打败。这两个人在这一时期还都使用秦半两。古泉学家丁福保曾有诗咏秦半两:“千秋唯有长城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莫道区区仅半两,曾看刘项入咸阳” 。从钱形上看,战国半两厚重、穿小,圆孔和方孔都有。秦半两略轻薄,穿大,只有方孔;从书体与钱文上看,前者大篆体,钱文隐起、高挺,文字长且粗壮。后者由秦丞相李斯书小篆体,文字平整且见方。两类秦半两皆无内外廓,素背。由于铸时多为泥范,故其钱文较随意,版别变化纷繁,轻重差别也比较大。秦半两容易造假,不容易分辨,现在市场上赝品很多,收藏者一定要多看,多上手,结合理论知识仔细体会,购买时要特别小心。


            从汉高祖到汉武帝统治中期,共有6位皇帝,历80多年,地方政府和民间豪强也都铸行半两钱,质量低下,面貌复杂,其钱越铸越少、越铸越轻,为“轻小如榆荚”的半两钱。有刘邦元年(前206)始铸的半两钱,称为“榆荚半两”,又称“荚钱”,直径从20mm到不足10mm,重量从2克左右到零点几克的都有。高后二年(前186)始铸的八铢半两,笔画方折,字体疏朗,钱径27-31mm,重量一般在3.5-5.5克之间。高后六年(前182)始铸的“五分钱”,重1.5-2克之间,钱文仍然为半两,实为十二铢的五分之一,十二铢为半两,故名。从汉文帝前元五年(前75)始铸的四铢半两开始,国家进行标准控制,尤其是文景两帝时期,钱径24mm左右,重2.7克上下,文字清晰方正,篆书,“两字”多为“十字两”、“连山两”,规范性较强,比较容易辨认。


            重点关注先秦半两


            市场上的半两钱数量并不少,但是从时期到品相算得是上品的就不多。早期先秦半两尤其是品相较好的更为难得,价位很高,而且涨幅较大,有很大的收藏空间。相对于秦统一中国后的十二铢半两,早期先秦半两和中晚期先秦半两的分别就不是那么容易,尤其需要多看、多比较、多上手。既要重视理论知识,也要培养感性认识,基于理性认识基础上的感性认识在收藏中往往更为重要。


            除了通常古钱币的辩识方法,不同时期半两的文字风格应当予以重点考虑。如果收藏者有着一定的艺术修养,比如对于书法技巧和历史有着一定的了解,在鉴别的时候就很有帮助。形制容易模仿,而蕴藏在古币中的历史感和文化精神气质是无法复制的。


            先秦半两钱文,文字笔划粗壮高挺,隐起明显,整体在用笔上呈现大篆那种圆转弧形笔法,尤其是“半”字,与后来小篆方折笔法有着明显的差别。“半”字头两笔无论外撇或是内收,都呈大角度圆弧状,无方折写法。半”字上横两头呈圆弧弯折,有的甚至就是弧度稍大的仰月纹状,很少看到有方折的实例。下横长短不一,并无一定的规制。“两”字上横也不尽一致,有长有短,有的甚至干脆省略上横。“两”方框多为圆肩,也有方折(交笔痕明显),两竖外撇,中竖较长,双人出头短,多呈两个并排“∧”状,有的干脆就简写成十字。当然,这是就整体而言,由于时间、地域、铸造方式等的影响,先秦半两在具体面貌上有着很多差别,风采各异。有人把这个时期的“半两”钱文按其风格划分为古拙形、放逸形、长字形等类别,也不失为一种收藏乐趣和心得。


            从形制上来看,先秦半两普遍比较厚重,少数钱径较小者钱面中央隆起,侧看呈馒头状。 由于每范不同,所以往往重量差别较大。市场一般多见8-15克的,20克左右甚至更重的秦半两就很少见了。钱径以30-36mm居多,多为单一铸柄,或在穿孔上、下,或在左、右,或在斜方向。铸柄与周边的溢铜一般没有经过打磨,多呈当初的自然形态,古拙可爱。钱体呈现不规整的圆形。上下双铸柄的是使用分流直铸式铜范而形成上下双铸口,一般是战国晚期半两。


            收藏价值和“钱景”


            战国后期到秦代的物价是很低的,正常的粟价每石大约只有几十个钱,一斗米也只要三枚秦半两就够了。据说,当年萧何就是因为比别人多送了两枚秦半两给刘邦,刘邦就非常感激,以致后来天下平定以后,为萧何增加了封地。《史记》中记载的著名的汉高祖封萧何的史实(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恐怕就与这两枚秦半两不无关系。


            秦半两历来受到收藏家的喜爱,在拍卖市场中数量一直较少,这与秦半两本身的档次差别有很大关系。普品一般上不了拍卖会,好的藏品一旦到手,往往又为藏家珍重,不愿出手了。从近些年的拍卖结果来看,秦半两一直是涨幅较大的品种之一。2003年嘉德国际秋拍中,六枚战国秦半两钱仅仅以960元成交; 2004年北京华辰春拍,10枚秦半两仅以660成交;2004年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第21届钱币拍卖会中,编号D23的一枚秦半两的成交价为110元;2004年嘉德春季钱币拍卖会中,编号3313的一枚战国半两以1,540元成交;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2006年春拍,一枚大字型秦半两以550元成交;2006年嘉德国际秋拍,一枚战国秦国半两(直径38mm,重12克)以5,500元成交;2008年嘉德春拍,一件战国秦国半两铜范(长175mm)以56,000元成交。


            从战国时期的秦惠文王到西汉文景帝的四铢半两,半两钱历经了200多年的时间。既有先秦半两的古朴典雅,又有后来汉半两的小巧俊秀,质量、钱文、形制和版别也千差万别。从收藏层次来看,既有价格低廉的普品、私铸品,又有价格不菲的罕品、美品。不论是对于作为初涉古币收藏的人士,还是有一定的收藏经验和能力的收藏家而言,半两钱都是一个不错的关注币种。尤其是那些品相和版别上乘的先秦半两,市场表现更是不俗,价格一路攀升,升值空间很大,应当给予重点关注。

      艺术家推荐
      刘东瑞
      张永昌
      马南坡
      杨静荣
      路泞
      石建邦
      本刊专访
      ·【黄杨洪】黄杨洪:创意是生命
      ·【王金忠】王金忠:痴迷国画的...
      ·【汪洋】汪洋:一生与观音结缘的人
      ·【郭万龙】郭万龙:无心绘竹成...
      ·【吴灶发】吴灶发:乡情最动人
      ·【霍春阳】霍春阳:虚静空明人生如画
      ·【洪建华】洪建华:“徽州竹木...
      ·【孔德佩】孔德佩:让孔府玉器...
      ·【张庆】张庆:一生收藏
      期刊资讯
      ·西坝窑瓷器央视《寻宝》露峥嵘
      ·金农:真实水平盖过郑板桥——张蔚星谈金农书画鉴赏与市场
      ·鉴宝专家将走进安徽等
      ·近现代书画:二线名家或成今年投资热点
      ·祖母绿源自《西厢记》
      ·祖母绿源自《西厢记》
      ·千载寂寥话半两
      ·康熙佛像时代特征解析
      ·明清玉雕造假版图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中国鉴宝在线 CCTV 中国广告传媒网 雅昌艺术网 艺超网 中华古玩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880(s)   3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