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康熙佛像时代特征解析

          康熙佛像时代特征解析
          清廷发源自关外,满族人原本信奉萨满教,与蒙古地区关系极为亲近,有“满蒙一家”之说,而蒙古自元朝以来,深受藏传佛教影响,故而清廷进入关内之后,清帝大举兴黄教(格鲁派),藏传佛教造像以绝对主流形式占据北京,并影响到全国各地,北京佛教造像在形式上出现了明显的一边倒的趋势。

            在清代早期即顺治至康熙早期,两位皇帝对藏传佛教的崇信并不是很确切。但来自蒙古科尔沁部的孝庄皇太后却极为崇信藏传佛教,还在皇宫之中定期举行佛事活动,顺治与康熙皇帝多采取“默许”的态度。这一时期,北京传统的汉传佛教造像则完全承袭明代丰臃媚俗的遗风,千篇一律,毫无发展和创新,甚至出现衰退迹象。而藏传佛教造像更加刻划写实,做工精细,再加上清廷上层人士的崇信,藏传佛教很快在北京一带传播开来。


            清廷何时开始铸造佛像


            总体来说,清代帝王对藏传佛教造像的重视程度和表现出来的热情,大大超过元明两代帝王。康熙皇帝虽然早期并没有特别的崇信藏传佛教,但由于清朝的真正的大一统是来自西藏布达拉宫所控制的藏传佛教势力(注:清早期蒙古地区、青海地区和西藏地区都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地)的臣伏才完成的。因此,康熙皇帝对布达拉宫的主人——五世达赖所信奉的格鲁派极为重视,更帮助其确立了西藏地区的主权地位。再加上经过开国40余年藏传佛教的传播,满族上层人士多信仰藏传佛教。于是,康熙皇帝于康熙初年率先在宫廷设立造像机构制作藏传佛像,这一专门服务于皇帝的内廷造办机构的成立,有利于藏传佛教在满人中的传播,可惜从目前遗存的资料来看,并未见到当时铸造佛像活动的记载。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在宫廷设“中正殿念经处”,负责宫中藏传佛教事务,并兼办塑造佛像。此后宫中佛事活动开始走上了正轨。中正殿念经处的设立,实际上标志着清代宫廷造像活动开始规范化,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宫中造像从这一时期才开始,因为此前已是零星铸造佛像的记载,只是这种活动并不是经常性的。


            在康熙晚期,随着康熙皇帝对藏传佛教的了解和信仰,宫廷内的佛事活动也开始增多,佛像铸造也多了起来。宫廷所供奉的造像除了明代宫廷遗留下来的宫廷造像和造办处的宫廷造像之外,还有一些是来自西藏和北京地区进贡的佛造像。


            康熙推崇永宣造像


            康熙一朝的造像自成风格,具有浓重的藏传造像特点,但也带有明显的汉地造像工艺痕迹。清代早期,大量来自西藏地区的造像被进贡到宫廷之中,藏传佛教造像做工精美,造型多样,比例精准,与汉地常见的单一、呆板的造像不同,因此藏传佛教造像被皇室成员喜爱和推崇。然而,在一件康熙晚期的谕旨中,康熙帝谈到了他对藏传佛教铜造像的看法时说:“永乐年间宫中所造者为弟(第)一”。可见,康熙帝本人对明代永乐宫廷佛教造像十分推崇,认为西藏的铜造像也深受其影响,水平也颇高。而且,他还指出近世佛造像水平不高,不及明代永乐造像和西藏地区的造像。由此,我们就不再奇怪,康熙宫廷造像中缘何带有那么浓重的永宣宫廷造像遗风。


            从私人收藏家John M..Crawford Jr收藏的一件带有“康熙元年”款识的铜鎏金燃灯佛造身上,我们可以见到清代早期民间最的高造像水平。此件燃灯佛高达70厘米,应当是当时为皇家铸造的造像。整尊造像保留了永宣宫廷造像的特点,尤其是腿部衣褶和双层莲花座的修饰方法。在此尊造像中,我们见到了永宣宫造造像中常见的莲花瓣装饰方法,莲瓣饱满,瓣尖装饰有卷云纹。可见在康熙早期,北京地区的民间造像艺术仍在延续永乐宫廷造像的一些特点。


            北京故宫旧藏的一尊带有“康熙二十五年”题记的铜鎏金四臂观音菩萨造像身上,永乐宫廷造像风格表现的更为明显。在汉传佛教中,并没有四臂观音的信仰,因此,此尊造像的供奉者一定是信奉藏传佛教的孝庄太后,虽然在题记中没有明确提及康熙皇帝本人对此事的热情,仅仅是下旨承办而已。此尊造像莲座十分宽大,莲瓣宽大饱满,瓣尖同样饰有火焰形的装饰,瓣缘饰有水草纹饰,显的极为富丽。然而这尊佛像在腿部衣褶的刻划上,已没有永宣宫廷造像中那样流畅,在这里更像是装饰,动态感差了许多。此尊造像与永宣宫廷造像和汉地造像不同之处则是,使用了宝石镶嵌工艺,此种工艺带有强烈的西藏造像特点,使整尊造像显得更为华丽。


            拍场上的无量寿佛


            与此尊造像风格与做工极为一致的造像,在拍卖市场中偶有遇见,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高43厘米左右的铜鎏金无量寿佛。目前拍卖市场及博物馆收藏中仅见十余尊同等尺寸的无量寿佛造像。康熙晚期,康熙皇帝受哲布尊丹巴传授长寿之秘法及长寿佛之灌顶,当时即被蒙藏各部视为无量寿佛化身于人间的转轮圣王。乾隆帝在《永佑寺碑文》中说:“我皇祖圣祖仁皇帝,以无量寿佛示现转轮圣王,福慧威神,超轶无上”。这类大型的无量寿佛造像为康熙皇帝万寿节所特制。


            北京翰海与北京中鼎分别于2007年春季和秋拍,各推出了一尊清康熙铜鎏金嵌宝石无量寿佛,两尊造像极为相似,造型、工艺没有差别,应当为同一时期、同一批造像。前者原为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图1、),造像通体鎏金,头戴五叶花冠,冠叶镂空,做工非常精细,正面躯体镶嵌有绿松石、珊瑚,背部镶嵌有珍珠,十分罕见,此种装饰带有明显的西藏造像特点。面相方圆端正,弯眉细目,眉间白毫,鼻梁高挺,面带微笑,表情安祥。这种面部造像特点与汉地造像和西藏地区造像皆不相同,面相虽然不似汉地造像般呆板,但却带有汉地造像中常见的工艺,棱角分明,弧线僵硬,不似藏传造像般流畅,这也是康熙造像中的一个特点。耳垂圆珰,嵌有绿松石,束发披肩。缯带从耳际作“U”形飞扬,上端雕刻精细,这是康熙造像的典型特征。宽肩束腰,躯体挺直,体态均称。上身袒露,胸前佩项圈璎珞,嵌有各种宝石。肩搭帔帛,在双手腕间分别绕成半圆环,在两腿下对称垂搭在莲花座正面,富有丝物质感,端头作卷云状,嵌有珊瑚宝石。帔帛搭于莲花座正面的造型,在明代晚期之前的汉藏风格造像中已有出现,明代晚期汉地造像已不再使用这种造型,到了康熙一朝,再次出现,更为华丽,也为造像增加了动感,成为康熙造像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特点。该造像下身著长裙,腰系珠宝腰带,衣服边缘錾刻带状缠枝莲纹,两腿间的裙折呈放射状自然流畅铺於座面上;小腿部的衣折呈椭圆形,具有明代遗风。双手结禅定印,全跏趺坐於莲花宝座之上。束腰式仰覆莲花座,上缘饰一圈连珠纹,下有莲花瓣一周,对称排列规整,莲瓣宽肥,尖端饰卷云纹,镶嵌有珊瑚宝石,做工精细。


      艺术家推荐
      刘东瑞
      张永昌
      马南坡
      杨静荣
      路泞
      石建邦
      本刊专访
      ·【黄杨洪】黄杨洪:创意是生命
      ·【王金忠】王金忠:痴迷国画的...
      ·【汪洋】汪洋:一生与观音结缘的人
      ·【郭万龙】郭万龙:无心绘竹成...
      ·【吴灶发】吴灶发:乡情最动人
      ·【霍春阳】霍春阳:虚静空明人生如画
      ·【洪建华】洪建华:“徽州竹木...
      ·【孔德佩】孔德佩:让孔府玉器...
      ·【张庆】张庆:一生收藏
      期刊资讯
      ·西坝窑瓷器央视《寻宝》露峥嵘
      ·金农:真实水平盖过郑板桥——张蔚星谈金农书画鉴赏与市场
      ·鉴宝专家将走进安徽等
      ·近现代书画:二线名家或成今年投资热点
      ·祖母绿源自《西厢记》
      ·祖母绿源自《西厢记》
      ·千载寂寥话半两
      ·康熙佛像时代特征解析
      ·明清玉雕造假版图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中国鉴宝在线 CCTV 中国广告传媒网 雅昌艺术网 艺超网 中华古玩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847(s)   3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