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由《鉴宝》的现场沉闷说起

          央视二套的《鉴宝》栏目收视率一直不错,在北京地区甚至经常超过《幸运52》和《开心辞典》,紧随《非常6+1》。然而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叫座不叫好”的栏目,因为收视高的主要原因是节目题材好――鉴定各种宝物,这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我国来说,是一个天然受欢迎的节目领域。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妈妈看了这个节目后就说:“翻翻咱家,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也拿去鉴定鉴定。” 收视高跟受欢迎、受到好评是两个概念,《鉴宝》的节目策划、现场录制、主持人的表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这里面最让我不理解的就是现场气氛的沉闷,从始至终,观众表情严肃,规规矩矩,看不到他们的笑容,更听不到因为真心喝彩而出现的掌声。也许有人说这是一个稍微专业些的节目,不是要做成娱乐风格的,因此不需要太活泼。这就不对了,电视首先是感性的,是让人愉悦的,几十位观众坐在那里,却感觉他们非常压抑,那这是来参加电视节目么?

            我国内地电视节目非常喜欢带着现场观众录制,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尤其是那些访谈节目。然而多数节目实属不必要,是一种制作成本上的浪费,观众往往成了活道具,很难受的坐在那里。一般而言,大型游戏类娱乐节目很需要现场观众,能马上看到观众的互动表情,或者是节目环节中有现场观众参加的节目,也可以带观众录制。就《鉴宝》目前的环节设置而言,由于有现场观众猜价格的环节,因此是需要现场观众的(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比如现在有4个观众方阵,变成3个也没多大区别),然而既然决定要引入现场观众,就要做得很认真,很负责,把这个要素用好。从我们在《鉴宝》中看到的而言,现场观众的情绪完全没有调动起来,场面极其沉闷,而且少有的几次现场观众参与,主持人也缺少呼应。比如当观众对宝物的价格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主持人很少追问,这就失去了观众在现场的意义。既然请到现场,就是要交流的,观众发言,你不追问,更不调侃,那请来做什么?仅仅是听几个价格么?演播室节目的重要看点就是主持人与嘉宾和观众的即兴交流,你来我往,热热闹闹,如果不这样,让电视观众看什么呢?

            6月25日播出的《鉴宝》中,有一件宝物的价格,观众分歧很大,有人猜50万,有人给120万,这是难得的时刻,然而主持人却没有进行追问。其实要问也很简单,比如问:“假如现在给你100万元,而且必须来买这件宝物,剩下的钱归你自由支配。你会出多少钱?”这样就会增加节目的有趣成分,让观众放松。

            前一段曾宝仪参加内地一个访谈节目时,就对内地的大量带观众的节目感到不理解,她说:“现场带观众是很考验主持人和嘉宾的,你要不断研究现场观众的反应,讨好他们。在台湾,一旦说几句话之后,现场没反应,很冷,主持人和嘉宾就会很紧张,很有压力。而且更复杂的是,如果现场观众有几位老年人,就不能说话太过分,但你的电视观众群可能又是以年轻人为主的,这就很矛盾。”曾宝仪的这些话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主持人必须在乎现场观众”,首先因为观众是电视台请来的客人,怎么能不在乎?!其次,观众就是“收视率”,是必须要讨好的,让现场观众不开心,也会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看不下眼,这不是在砸自己的饭碗么?因此让现场观众开开心心的录完节目,是一档演播室节目的基本要求。从电视上来看,我感觉不到《鉴宝》的观众是开开心心的,只是觉得很拘谨。

            观众的拘谨,可能跟节目内容不够生动有关,也可能跟主持人的场面调动不够有关,当然,多数也跟提前的热场效果不理想有关。不过,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在“得罪”观众,要知道,只要观众进了演播室,就是你的客人,是不能怠慢的。

            2002年春节前,大连台一档大型娱乐节目在录制前,忽然发现现场电脑出了故障(这个节目的几个环节需要电脑支持),总也修不好。200多个现场观众有些不耐烦了,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大。于是现场导演拿起话筒马上走到观众席前面,开始跟大家“聊天”,逗观众笑。我之所以举这次的例子,是因为这次录制足足耽误了2个小时,而那位现场导演也足足聊了两个小时,仿佛主持了一次谈话节目,当然,现场也是笑声一直不断,观众也不再计较录制推迟了。

            《鉴宝》现场气氛的沉闷还包括主持人与持宝人的交流时,几乎每次都是很程式化的交流,看不到有趣的对话,更没有悬念。6月25日的节目中,一位女性持宝人上台后伸出一只握紧的手,笑着让主持人猜手中何物,主持人却随意的说“打开让观众看看是什么宝物吧”,严格来讲这就是对嘉宾的不尊重,人家高高兴兴的跟你交流,你却不回应,这很不礼貌。其实简单的处理可以说“是专门送给我的礼物么――还是给观众看看吧”。而如果是一位对自身要求很高的主持人,就会利用这个机会展示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幽默感。对主持人来说,调动现场者的情绪是个难题,现在人家主动跟你交流,送上门来了,还不珍惜?!

            目前的《鉴宝》节目中,有4个观众方阵,坐得整整齐齐,还穿统一的衣服,这显得太死板,加剧了现场的沉闷感。我能感觉得到这个节目还是很希望观众情绪高昂的,比如开场和结尾主持人领大家喊口号――“猜价格、比眼力”等等,然而我觉得更多是一种表面文章。这让人想到了《幸运52》的开场,李咏跟现场观众的口号交流,然而《幸运52》是一个需要现场气氛很火爆的娱乐节目,喊口号,跟节目风格是很融合的,而《鉴宝》的节目相对要专业一些,也不是纯娱乐节目,需要的也不是气氛火爆(能做到愉快就够了),因此这两次口号喊得有些莫名其妙,听得多了,会感觉麻木,很多余。

            再来说一下节目中的资料介绍。

            《鉴宝》节目中经常有主持人主动介绍宝物背景,表达得比较专业,当然,这基本都是编导提前准备的,由主持人来表达。其实这是个失误的策划,很没必要。主持人的作用并不是专业知识的介绍,她只是节目的串联者、推进者。主持人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场面,而不是炫耀知识――即使你真的了解那些背景知识。况且同样的介绍,主持人说出来并没有多大的权威性,不如专家表达的可信度高,毕竟身份不同。

            主持人的作用,除了节目的起承转合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让节目现场活跃,营造一个让大家很愉悦的环境――仿佛一位主人,在招待众多的客人,尽管客人身份不同,有主有次,但要保持有礼节的招待,让到场的人很开心。类似这种比较专业的节目,主持人完全可以在手上拿几个题版,把一些重要的信息写下来,照着读就可以了,这并不会露怯。很真实么,不熟悉就是不熟悉,偶尔的失误也很正常,专家也有口误甚至看走眼的情况,因为主持人最重要的是有真情和热情,要坦诚。

            其实如果主持人真的很有收藏方面的知识底蕴,可以在与专家和持宝人的交流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刻意的讲解并不能显示才华。记得台湾蔡康永主持《今天不读书》的最后一期中,嘉宾说到了《兔子跑吧》这本书快被读者遗忘了,蔡康永反问道:“不对呀,前几年它还是在畅销书的排行榜上啊?!”看,一个反问表现了蔡康永的“知识面宽”。

            再回到《鉴宝》。

            节目中的持宝人经常称赞《鉴宝》栏目――感谢这个栏目让我认识到了如何如何,让我更珍惜这个宝物,夸这个栏目等等,总是很“抒情”,其实显得太造作,多余,这是80年代电视节目的口吻。现在的节目理念是:要么不在自己的栏目中评价本栏目,如果要评价,也是自嘲式的――即使观众真心要夸,主持人也要跟着“自嘲”,否则会显得很肉麻。当然,更糟糕的是某些栏目居然在节目中念读者来信,念的都是称赞的信,这太小儿科了,请注意,往往这样做的栏目都是做得欠佳的栏目,因为好节目从来不需要在自己节目中自夸。

            最后说说节目的真实性与权威性。

            《鉴宝》是一个收藏品节目,它的真实性与权威性非常重要,观众更关心专家如何评价宝物(画作等等),真假与否,质量,售价等等,就目前来看,每期都请来几位专家现场鉴定,看似很公正、权威,然而仔细分析却不尽然。比如每件宝物只有一位专家在现场鉴定、给出价格――节目中看到的是一位专家到台前来鉴定,最后也是这位专家来发言,给出价格。然而他却说 “专家组的意见是――”。在节目现场,的确有四五位专家坐在一起,但他们却没有当众讨论交流,更谈不上有分歧,明显的是一个人负责一件宝物,那为何要说是“专家组的意见”?这种“个人意见”能有多大权威性?能经得起质疑么?

            去年有媒体批露,《鉴宝》的某期节目中,请来的专家竟然是持宝人的熟人,由此质疑它的公正与权威。其实熟人不熟人并不重要,只要他评价客观,给出的价格是真实的就可以,问题是怎么能证明这个价格是真实客观的?!

            《鉴宝》栏目组曾指出“许多价格是参考价”,毕竟不同时期的市场价格有所不同,几年之内可能就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而且对于不同的“买家”,价格也会有所不同――真心喜欢的,就会出的价更高些。这些回答的确是真心的,也符合实际,然而这样回答却会降低观众的收看兴趣――都没准儿的价格,看什么看?!

            其实有个办法可以部分弥补遗憾,尤其是对每期第一件的高价值宝物,那就是展示那些近几年曾公开拍卖过的或即将要拍卖的宝物,这就有了固定价格(成交价格或者拍卖底价)。这种情况下再猜价格,答案就权威了,当然不会有质疑了,也会更有吸引力。节目组可以跟一些拍卖机构合作,包括索斯比之类的大拍卖行,反正是已经公开了的宝物,而且这些地方的宝物基本都是真货、好货,每期有一个就足以吸引眼球。既真实,又是好东西,又权威,又有大单位合作。

            而且就目前的操作,也应该请两位以上的专家同时对一件宝物鉴定,不同的报价会让观众更感兴趣――当然,这会让游戏做起来比较麻烦,因为缺少“标准答案”了,然而相对于客观真实,游戏是次要的,节目不能变成简单的数字游戏。而且动动脑筋,会有更合适的新游戏。要知道,如果节目慢慢变得很随意,专家说话也不够负责任,就会让观众失望,失去信任。而且现实生活中的宝物鉴定口碑并不佳,充满了利益较量,在电视上更要谨慎操作。

            《鉴宝》节目更接近于专业节目,但这不等于节目就应该古板,而且节目缺少气氛的营造,不够大气势,更缺少神秘感和历史感。另外,每件宝物背后的故事还应该开掘,这里就有神秘感啊。

            平心而论,《鉴宝》是少数我比较愿意看的央视栏目之一,我会在节目中收获很多知识,然而节目在制作环节上还有很多提高的空间,希望能虚心进取,再接再厉,除了收视上勇攀高峰外,在节目品质方面也要争得更多的好评。 
      艺术家推荐
      刘东瑞
      张永昌
      马南坡
      杨静荣
      路泞
      石建邦
      本刊专访
      ·【黄杨洪】黄杨洪:创意是生命
      ·【王金忠】王金忠:痴迷国画的...
      ·【汪洋】汪洋:一生与观音结缘的人
      ·【郭万龙】郭万龙:无心绘竹成...
      ·【吴灶发】吴灶发:乡情最动人
      ·【霍春阳】霍春阳:虚静空明人生如画
      ·【洪建华】洪建华:“徽州竹木...
      ·【孔德佩】孔德佩:让孔府玉器...
      ·【张庆】张庆:一生收藏
      期刊资讯
      ·西坝窑瓷器央视《寻宝》露峥嵘
      ·金农:真实水平盖过郑板桥——张蔚星谈金农书画鉴赏与市场
      ·鉴宝专家将走进安徽等
      ·近现代书画:二线名家或成今年投资热点
      ·祖母绿源自《西厢记》
      ·祖母绿源自《西厢记》
      ·千载寂寥话半两
      ·康熙佛像时代特征解析
      ·明清玉雕造假版图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中国鉴宝在线 CCTV 中国广告传媒网 雅昌艺术网 艺超网 中华古玩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710(s)   35 queries